实验室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实验室动态  通知公告
讣告
发布人:李思曼  发布时间:2016-03-03   浏览次数:1289



       钱乙余教授,1937年6月27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镇海县。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患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25日12时逝世,享年79岁。

        钱乙余教授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同年留校任教。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教研室副主任、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生产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焊接学会钎焊及特种连接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焊接标准化委员会钎焊分委会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他还曾任哈尔滨市南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哈尔滨市工商联主席,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钱乙余教授长期从事钎焊、扩散焊、微连接及微电子焊接等教学、科研工作,曾获电子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及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8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在Welding Journal,Brazing &Soldering,Soldering & SMT,Materials Letter等国外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100余名。

       钱乙余教授从六十年代起深入研究钎焊填缝机理,是国内最早从事该项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1964年利用X射线荧光增强器摄制成功液态钎料在平行间隙中填缝流动的动态过程,美、日1975年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证实了钎焊致密性缺陷—夹气、夹渣及夹气-夹渣的生成原因是由于熔融的液态钎料在平行间隙中不规则的紊乱流动及无序性的流动路线所造成的。1980年钱乙余教授和陈定华教授一起在上述基础上发明了不等间隙钎焊方法,并在1982年IIW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该成果不仅在生产技术上广泛采用,同时也作为大学教材充实了钎焊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内容。  

       1985年,钱乙余教授为适应微电子技术发展需要,与姜以宏教授共同筹建国内首家微电子焊接研究室,提出“微电子器件内引线键合技术”、“微电子表面组装SMT激光软钎焊技术”及“微电子表面组装SMT焊点可靠性”等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电子封装专业。成功研制了MW-EFO受控脉冲放电式铜丝球焊电源,并对铜丝球形球机理作了系统研究,该成果获航天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微电子表面组装SMT激光软钎焊技术是解决SMT高密度、高精度焊点的键合新工艺,该成果分别获黑龙江省科技三等奖及航天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研究开发了Sn-Pb-RE系列软钎料合金,基于最小能量原理建立了焊点三维形态的数学物理模型,基于统一粘塑性本构理论框架,给出了软钎料合金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及相关参数,微电子表面组装高可靠性钎料膏获航天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焊点蠕变-疲劳技术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钱乙余教授一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教育和科学事业,富于创新、勇于拼搏,几十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坚持原则。  

       钱乙余教授在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不愧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代楷模。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他将永远激励我们为教育和科研事业努力奋斗!  

       钱乙余教授追悼告别仪式定于2016年1月31日上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钱乙余同志千古!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