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才
当前位置:首页  杰出人才  杰出人才

http://hit.cuepa.cn/newspic/246476/s_8cd55f281ddcb250bf44eed6418a633a447831.jpg

周玉,男,19557月生,黑龙江五常人,教授/博导、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桥口隆吉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际陶瓷联盟秘书长兼司库、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科学技术发明奖评委、全国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中国材料进展》、《机械工程材料》等刊物编委会顾问、《复合材料学报》等刊物副主编、《硅酸盐学报》等多种刊物编委。

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工程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创造性成果。深入系统研究并阐明了氧化锆基陶瓷无扩散型和扩散型c-t相变及t-m相变的过程机理和相变产物的组织结构;采用晶须韧化和相变韧化的协同复合韧化机制使氧化锆、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大幅度提高。研制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裙部测高天线窗盖板,以及多种防热部件型号配套关键产品和样件等,为推动陶瓷材料在防热部件上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7 项;发表SCI El收录主要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http://www.cnr.cn/jy/list/20151207/W020151207607855493780.jpg

韩杰才, 男,19663生,四川巴中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某重大科技工程某专家组副组长、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材料科学与工艺》编辑委员会主任、《航空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Composites Part B》与《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近年来,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针对不同飞行器系统对于热防护结构的需求,系统地开展了超高温热防护材料、红外光学晶体与薄膜材料的基础及应用性研究,在非烧蚀型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轻质非烧蚀及超轻质烧蚀型防/隔热复合材料、大尺寸蓝宝石材料、金刚石与薄膜材料的设计思路-制备途径-评价方法-工程应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了超高温热防护材料强韧化设计和实现方法,揭示了不同热//氧耦合环境下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长时间氧化机理,建立了极端环境条件下超高温热防护材料性能预报和失效抑制方法,典型热防护组件通过了长时间地面模拟环境试验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考核,在多个型号中获得应用或具有应用潜力;发明了大尺寸蓝宝石晶体专用生长方法及生长装备、四面体非晶碳复合增透保护膜及制备工艺,用于多个工程型号的红外窗口,并实现了产业化。在CarbonCompos Sci TechJ Mat ChemActa Materilia等本领域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350篇,SCI他引3000余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

秉承崇德广业、穷理致用的团队文化,倡导在学术梯队内以及不同梯队间学科交流,涉及了材料学、高分子化学、工程力学、机械等多个学科,并致力于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建立了一支以年轻学者为主、老//青相结合,具有较强合作精神和科研凝聚力的有机群体,加强了团队的人才储备,促进了团队文化建设。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与培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骨干以及研究生,多位毕业的研究生已成为国内本领域的领军人物或知名学者与专家。



冯吉才,男,195810月生,山东省东平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资助,是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担任哈工大焊接教研室主任、焊接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哈工大材料学院院长,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校长。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材料科学与工程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副理事长,《材料科学与工艺》主编,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理事长。

参编本科生教材、研究生教材及专著等5本,为本科生、硕士生开设过“焊接冶金”、“材料连接及其界面行为”、“陶瓷与金属的连接”等6门课程,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人。

主要针对轻质高强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异种材料的连接进行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技术研究,解决了异种材料管接头、飞机发动机止动盘国产化、舱外宇航服生命保障系统中声发器关键部件的焊接。担任宇航员出舱地面训练器(中性浮力水槽)的制造总工程师,解决了大型模拟器的焊接制造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宇航员训练和出舱提供了保障。实现了100-120吨级新型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铜和钢的焊接,研制了陶瓷和金属连接的发动机喷管,并用于姿控发动机的研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会“材料冶金技术奖”、英国焊接研究所“哈利布鲁克纪念奖”及美国焊接学会“戴维斯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