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情况统计表
专职教师人数 | 38 | 其中 | 正教授 | 16人 |
副教授 | 14人 |
高级职称比例 | 79% | 讲师 | 8人 |
助教 | 0人 |
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 92% |
具有博士学位 | 34人 | 具有硕士学位 | 1人 |
45岁以下教师 | 24人 | 其中 | 博士 | 24人 | 占45岁以下教师比例 | 100% |
硕士 | 0人 | 0% |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高级职称教师 | 22人 |
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比例 | 79% |
省部级重点培养教师 | 3人 |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 | 5人 |
省部级先进教师 | 1人 | 厅局级及校级先进教师数 | 5人 |
注:博士、硕士指已经获得学位者,不含课程进修班和在读博士生、硕士生
二、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建设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焊接冶金学》,《电弧焊基础》和《焊接结构学》。《焊接冶金学》课程原采用的教材有两本,一本是《焊接冶金原理》,一本是《金属焊接性》,两本教材的内容体系是1981年焊接专业的先辈编写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已经无法印刷了,我们在采用的时候已经做了大量的修改。2004年国家教指委决定对其进行修改时,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压缩样本,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大家认为新编的《焊接冶金学》较好地符合了目前国家要求厚基础的教育方针,有利于焊接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学时压缩的要求,该教材已在2008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目前采用的学校40余所,已2次印刷。
根据《电弧焊基础》的教学大纲和我们多年的教案,编写了《电弧焊基础》教材,在2003年3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在2003年起的课程教学中就采用的是此教材。该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外本课程教材的精华,并介绍了国内外日益发展应用的先进焊接技术,如A-TIG焊、双丝高速焊以及空心阴极真空电弧焊等。该教材已被国内40余所高校采用为本科教学教材。
《焊接结构学》课程使用田锡唐主编的《焊接结构》作为唯一教材,本教材具有较高权威性,在全国范围具有较高通用性,已经试用了几十年。随着科技进步,本教材部分内容老化,为满足当前需要,我们对原教材内容更新和改进,最新版的《焊接结构学》教材在2008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其内容更系统,各部分衔接更合理,该教材已被国内60余所高校采用为本科教学教材。
此外,我们正在组织编写《钎焊》、《焊接过程测量与控制》、《焊接质量评价》、《高能束焊接》、《高效焊接方法》等教材。
(2)获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情况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持人 | 获评等级 | 授予时间 |
1 | 焊接结构学 | 方洪渊 | 省级 | 2008 |
2 | 焊接冶金学 | 刘会杰 | 校级 | 2010 |
3 | 电弧焊基础 | 杨春利 | 校级 | 2010 |
(3) 实践教学情况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设备情况 |
教学实验设备总值 | 210万元 | 实验(训)室数 | 3个 |
生均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 | 1.25万元 | 实验开出率 | 100% |
本专业应开实验数 | 12个 | 实际开出实验个数 | 12个 |
基础课教学实验(训)室数 | 1个 | 通过省评估验收数 |
|
专业教学实验(训)室数 | 2个 |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
单位 | 有否协议 | 承担的教学任务 | 每次接受学生人数 |
哈尔滨锅炉厂 | 有 | 生产实习 | 75 |
哈尔滨汽轮机厂 | 有 | 生产实习 | 75 |
哈尔滨电机厂 | 有 | 认知实习 | 75 |
哈尔滨建成机械厂 | 有 | 认知实习 | 75 |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教师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序号 | 课 题 名 称 | 主持人 | 课题来源 | 立项时间 | 完成时间 |
1 | 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 | 闫久春 | 教育部 | 2009 | 201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魏尊杰 | 教育部 | 2008 | 2010 |
3 | 焊接结构学黑龙江省精品课程 | 方洪渊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2008 | 2010 |
4 | 在校大学生培养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实践 | 闫久春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2007 | 2009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 冯吉才 | xx科工委 | 2008 | 2011 |
6 | 工程教育改革试验区 | 冯吉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08 | 2010 |
7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 王浪平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10 | 2011 |
四、专业特色优势
(1) 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成果丰硕;
(2) 专业培养目标为精英型人才。为此,不断改革与强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深度与广度,构建宽厚工程理论基础,注重融入人文社科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 充分发挥和依托我专业科研传统和成果丰硕之长,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开扩科技视野,激发科研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取得成果
教师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年度 | 获奖者姓名及排名 |
1 | 国际化、工程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 2009 | 闫久春、王浪平、方洪渊、刚铁、冯吉才 |
2 | 黑龙江省精品课程 | 2008 | 方洪渊、刘雪松、杨建国,董志波 |
3 |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 | 2011 | 方洪渊 |
4 | 黑龙江省教学团队 | 2010 | 方洪渊、闫久春、王浪平、刚铁、杨春利 |
承担学术研究课题:
1)国家973项目3项,863项目5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
3)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
4)国家重大专项课题5项;
发表学术论文:
1)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2)发表EI检索论文200余篇;
学术奖励:
获得省部级奖励以上奖励8项;